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 吴美莲 | 我的“摘梅”日记
★
编者按
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立于1983年,以“梅花香自苦寒来”为寓意,旨在推动舞台艺术的中心——演员表演艺术的发展,鼓励中青年演员的迅速成长。40年来,梅花奖已举办31届,共评出京剧、昆曲等65个戏曲剧种和话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门类,涵盖包括台湾省在内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获奖演员726名,让人们看到了40年来戏剧舞台上的人才辈出!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文艺事业进一步大发展和大繁荣,我刊特为纪念“梅花奖”创办40周年开辟专栏,旨在探讨40年来我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成就和经验。希望在表演艺术家和理论评论家的联合把脉下,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继往开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中国戏剧发展谱写新的辉煌作出应有的贡献!
吴美莲
安徽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
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翻开“摘梅”日记,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来自“南陵”的我,两次“摘梅”,一次落选在“南宁”,一次盛开在“南京”。三个福地都有一个“南”字,看似巧合,我却认为这是我踏雪寻梅的路线,也是我“摘梅”之路的真实写照。活跃在黄梅戏舞台30年,我怀揣着艺术理想,一路向“南”,途中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步步都需要脚踏实地,一个个鲜活的角色成为我日夜相守的“闺蜜”,一场场演出成为我生命中最美的风景。走不完的千山万水,说不完的酸甜苦辣,我与“梅花奖”背后的故事都深深地记录在这本“摘梅”日记里。
吴美莲荣获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日记一:落选在南宁
每个戏剧人的心中都一个“梅花梦”,我也不例外。
当得知我入选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现场竞演的那一刻,再芬黄梅艺术剧院的同事们为我感到高兴,同时,他们丝毫没有懈怠,昼夜赶工,全力奔赴竞演现场,尤其是韩再芬院长,为了我的“梅花梦”操碎了心。说句真心话,我是幸运的,遇到了戏曲繁荣的好时代,遇到了亦师亦友的韩再芬院长。她经常与我谈心,探讨表演技巧,辅助我的技艺走向成熟,“要有创造,不能复制”“要戒骄戒躁,平常心对待夺奖”,句句教诲之言,让我终身受用。
剧院为我竞演准备的剧目是黄梅戏折子戏专场,由经典剧目《罗帕记》《女驸马》及现代黄梅戏《邓稼先》的精华片段组合而成。“陈赛金”“冯素珍”和“许鹿希”,属于不同时空的女性人物,我要在同一舞台上,演出她们身上不同的闪光点,如此串联古今的角色塑造,对我而言,是全新的尝试与挑战。
为了让三个戏剧片段在视觉风格上相统一,剧院还特地邀请专业团队重新编排再创造。专场中的人物虽没有翻跟头、舞水袖等程式化动作,但更注重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我对这三个女性角色很熟悉,三个剧目的演出加起来已有上百场,可正是因为过于熟悉,反而增加了表演的难度,更何况只演精华部分,无头又无尾。为此,我苦下功夫,重新琢磨人物,要求自己达到“一秒入戏,一秒出戏”的表演目的。韩再芬院长也倾囊相授,每天给我讲戏,分析人物,让我获得很大的自信心。
终于到了竞演的时刻,4月19日,南宁的天气与演出现场一样火热。剧院同事发挥“一棵菜”的精神,全神贯注地确保演出顺利进行,我也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中,换装的间隙,谁和我说了些什么,完全不记得了。结束后,有人跑来告诉我,“你知道吗,韩再芬院长就站在侧台,全程看着你表演,她比所有人都专注、紧张”。为了我的“梅花梦”,剧院的兄弟姐妹不辞辛苦,默默付出,不求回报,令我十分感动,真心感谢他们。
没过两天,结果出来了,我落选了!
初次“摘梅”就落选,我不免有些难过,也不知所措。韩再芬院长看出我的心思,并为此次竞梅失败召开总结会议。“我们不能怨天尤人,要从自身找原因”“不要怕失败,就怕失败之后不能再站起来”。那一刻,我的眼泪瞬间夺眶而出,韩再芬院长也哭了!自打那时起,我听从韩再芬院长的话,擦干眼泪,重拾信心,为下一次“摘梅”做百分百的冲刺。
日记二:绽放在南京
如果没有经历上次的落选,或许我这辈子都遇不到“祥林嫂”。
黄梅戏《祝福》排练现场
当得知入选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现场竞演的那一刻,说真的,我的内心反而很平静,只想着怎样把戏演得更好。我很幸运,遇见了黄梅戏《祝福》,遇见了“祥林嫂”。韩再芬院长从选择题材、寻找编导、剧本研讨直至整体呈现等各个环节,都亲力亲为,层层把关,助我突破自我。
黄梅戏《祝福》
2020年,再芬黄梅艺术剧院举全院之力集中排练黄梅戏《祝福》,从创排之初,主创人员的思想就高度一致。黄依群导演在安庆一待就是两个月,她对作品的解读独到,对表演的分析透彻,每一层结构、每一句对白、每一段唱词、每一个眼神都精雕细琢,示范到位。编剧袁连成先生多年前就改编过《祝福》,即著名的淮剧《祥林嫂》。时过境迁,在这次的创作中,主创团队达成共识:对鲁迅先生的作品要有新的解读,视角从“祥林嫂”的第三人称转移到“祝福”的动宾结构上来。作曲陈儒天力求音乐“既要符合剧中人的表达,又要发挥每个演员的长处”,运用传统,加以创新;还有舞美设计倪放、灯光设计祝世明、造型设计雷次美等,他们在黄梅戏《祝福》的主创微信群中,一天也没有停止过交流。所有人奔着创作一部精品梅花奖剧目的目标而努力,当然我也投入百倍的刻苦。
黄梅戏《祝福》
记得,赴南京竞演之前,我在安庆演出过10场《祝福》。竞演一结束,我又立刻奔向南京紫金大剧院演出2场《女驸马》。第二天下午,我们得到好消息,中国戏剧家协会官方网站上公示了该届梅花奖获奖演员和剧目的名单,黄梅戏《祝福》名列其中。5月21日晚,在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颁奖晚会上,我满怀喜悦,双手接过嘉宾颁发的“梅花奖”奖盘,向所有关心和支持黄梅戏的朋友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所有成功并非一蹴而就,所有成果亦并非一人之功,我深谙其理。“梅花香自苦寒来”,我所取得的一切成绩与再芬黄梅孕育的人文关怀密切相关,剧院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艺术氛围吸引着一批志同道合之人前来,简单纯粹地做着喜爱的艺术,且把人文关怀融会贯通到作品中,让观众也能从中感受到浓浓的暖意。
日记三:拥抱在未来
“摘梅”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我认为,致敬“梅花”最大的意义就是将“梅花奖”剧目常演下去,而非束之高阁。2023年,黄梅戏《祝福》入选国家艺术基金巡演资助项目,计划赴北京、江苏、浙江等地巡演。“丢下一粒籽,发了一颗芽”,要让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都能听到黄梅戏,这是我要践行“梅花奖”精神最实际的行动。
下基层演出
获得梦寐以求的“梅花奖”之后,我立即回归到演出一线,经常下基层采风,到群众中汲取营养,为群众送去好听好看的黄梅戏。我曾参加过安庆市委会对口桐城市嬉子湖镇的“送戏下乡”文化扶贫活动;参加过帮扶村桐城市嬉子湖镇松桂村开展的“情系帮扶村·冬季送温暖”文艺演出活动;参加过山口乡为一线建设者举办“壮丽三十载·奋进新时代”专场慰问演出;参加过大观总支开展的文明创建进社区活动等。我知道,群众是我们的根,是群众的热情给了我坚守舞台的信心。我也知道,为人民放歌,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加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
这两年,我还携经典剧目《女驸马》先后参加国家级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省级徽风皖韵进高校活动,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春风化雨般地将黄梅戏的种子丢进大学生的心中,培养年轻的观众。2023年5月份,“梅花奖”剧目《祝福》第二次入选2023年安庆市“戏曲进校园”剧场演出月项目,上千名中学生走进剧场观众看,他们用朴实的语言表达观后感,这足以说明他们真用心看进去了,真用心读懂“舞台”的同时也真用心读懂“人物”,且真正把自己从学生的身份潜移默化地转变成剧场中的观众。我感到很欣慰,观众传承已经有了成效。
辅导黄梅戏爱好者
除了坚守在舞台演出一线,我还是安徽省人大代表、安徽省劳动模范、安庆市人大常委、安庆市妇联执委、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等。社会职务越多,肩上的担子就越重。我曾多次向政府提交议案,如《人才培养是黄梅戏事业发展的头等大事》《关于重视中小学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建议》等。每隔半年,我都会上门走访结对帮扶对象,面对面关心了解山区困难儿童的生活情况。我知道,这是“梅花”输送给我的精神力量,当然也应该把这种爱的芬芳与希望更好地传递下去。
辅导青年演员
基于韩再芬院长对我的信任,我在剧院担任再芬黄梅青年团副团长一职,积极发扬“梅花”精神,努力做好“传帮带”工作。培养出优秀的接班人,这也是时代和剧院赋予我的新的使命。目前,黄梅戏《罗帕记》《邓稼先》《女驸马》《浮生六记》《小辞店》等我演过的剧目都有了青春的继承者。
都说,“要在对的时间里遇见对的人”,然而,谈及我与韩再芬院长的缘分,颇有戏剧性。20世纪90年代,安庆市文化局打算将刚从戏校毕业的我分配到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前身——安庆市黄梅戏二团,并安排我饰演《徽州女人》B组,可是后来阴差阳错地到了一团,没想到10年过后,我又幸运地来到了韩再芬院长身边,成为再芬黄梅艺术剧院的一分子,直至今日。
我是“南陵”的姑娘,安庆是我的第二故乡,这里是“有戏的城市”。徽班从安庆(石牌)出发,辗转进京,融南腔北调于一炉,孕育了国粹京剧;徽班进京第一人高朗亭、京剧鼻祖程长庚均来自安庆,留下来“梨园佳子弟,无石不成班”的梨园佳话。而我不会忘记我的“梅花梦”也是从安庆起航的,30年来,我一直坚守在安庆,守护挚爱的黄梅戏,也坚信还会迈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罗帕记》
《女驸马》
《天仙配》
《浮生六记》
《邓稼先》
More
每每合上这本“摘梅”日记,我常告诉自己及身边的年轻人,在往后的从艺道路上要学会闹中取静,加强定力,把双脚压在大地上,实现理想的飞升。不要让自己被一些无价值的东西撕扯掉,注重涵养魅力,努力向上攀登。
吴美莲
本栏往期回顾
中国戏剧梅花奖40周年
郝世超 | 筑梦氍毹 感恩梨园——梅花奖让我踏上了新的艺术旅程
邵志庆 | 梅花绽放四十载,春色满园朵朵香——我与中国戏剧梅花奖的“半生缘”
张培培 | 用热爱和敬仰,点亮属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那一朵梅花
罗怀臻 | 更科学,更公正,更荣光——写在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40周年之际
《中国戏剧》杂志订阅:
国内统一刊号:CN11-1767/J,邮发代号:2—3,国外代码:M30。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也可直接向编辑部订阅。
责任编辑 郑少华
设计制作 竹子 尹明钰
主管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 中国戏剧家协会